在全產業鏈的背后,是南沙聚焦于產業鏈每個環節的、最完備的產業生態環境。南沙在會上透露,“新質生產力”離不開創新驅動,南沙將打造科技與產業共生的生態體系。“我們希望在南沙打造一個集源頭創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產業孵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撐的全鏈條、全要素、全過程的創新生態體系。這個創新生態體系能夠與我們的產業生態相結合,促進產業的轉型升級?!?
作為生態體系重要一環,企業最關心的是市場環境,南沙致力于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更多高端人才、優質企業在南沙引進來、留得住、發展得好。“政府干政府該干的事情,企業做企業該做的事情,‘無事不擾’是我們的理念?!眲樈榻B,南沙剛剛出臺了《進一步優化企業服務的若干措施》,核心梳理落實了一個理念:企業家是南沙發展最重要的第一資源?!拔覀儼堰@個理念貫穿到南沙區委、區政府的各級部門,我們是真心誠意、真金白銀服務企業、支持企業的。希望企業家在南沙感受到溫暖,感受到南沙各級政府是為企業發展服務的。希望跟企業家共享南沙的發展機遇。南沙企業、產業的發展環境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我們也希望更多的企業家分享這種環境。”
芯片產業“燒錢”眾所周知。作為資金密集型行業,資金熱是行業熱的先行表現。構筑生態體系,南沙已成為產業基金、各類投資基金匯集地。廣州最大規模的總計2000億元的產業投資母基金和廣州創投母基金就落戶在南沙,科技金融、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等一系列基金在南沙注冊,為企業提供寬松良好的資金環境。南沙在會上發出“英雄帖”:“南沙基金是充足的,我們現在等的是項目,希望有更多好的項目能落戶南沙。”
南沙的政策供給齊備,落地實施15%企業所得稅優惠、高新技術企業進一步延長虧損結轉年限等重大政策,對半導體與集成電路產業提供重要支持。
生態體系最終是為了構建“產業”這一最重要資源。南沙“芯空間”不斷壯大。目前,南沙構建了萬頃沙、數字谷、明珠科學園三大特色產業園區。生產制造環節,南沙在萬頃沙規劃2平方公里,建設半導體和集成電路產業園,已集聚如芯聚能、先導設備、聯晶智能等芯片材料、設備以及制造等環節的企業。數字谷規劃8平方公里,將建設集成電路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集聚區,集中布局檢驗檢測、生產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產業。研發設計環節,在中國科學院明珠科學園布局設計總部、研發中心、研發中試線和公共服務平臺,以科技創新支撐產業發展。
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的會長陳衛表示,南沙聚集了芯辰大海的產業集群,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成果競相涌現,這是新質生產力成果加速推進的體現,也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耙淮笈O計、制造、裝備、封測乃至材料企業紛紛落戶在廣州及粵港澳大灣區,已初步形成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終端應用、產業投資為一體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生態?!?
“芯辰大?!庇啦恢共?。南沙在會上展示了“芯片”產業的雄心壯志。未來南沙將“聚鏈成群”,除了打造2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還規劃了8平方公里的數字經濟產業谷,將吸引半導體產業鏈相關的制造、材料、封測以及應用集聚到南沙,實現集群發展。
“芯未來”:協同港澳面向世界
立足灣區、協同港澳、面向世界,南沙承載著國家多重戰略使命,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為南沙不斷拓展向外合作的空間提供了指引。
南沙作為大灣區四大國家級戰略平臺中最大的一個,傳承“千年商都”開放基因,擁有中國歷史最悠久且唯一從未關閉過對外通商口岸,天生具備改革開放的基因,如何面向世界進一步開放?立足灣心、協同港澳,南沙不斷提速。
人才是第一資源。人才也是芯片產業的最重要資源,這是國內外業界的共識。位于四個萬億級城市的交叉處,南沙的資源要素非常充沛。在南沙周邊1小時范圍內有125所高校院所,每年有超過200萬的在校大學生,57家的高職院所每年可輸出15萬名的高技術技能工人,這為南沙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撐。
隨著香港科技大學(廣州)扎根南沙,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頒布實施以來獲批設立的第一所內地與香港合作大學,也是《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出臺后落成的首個重大項目,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的落戶使芯片人才將從短板變身長板。
位于廣州南沙的香港科技大學(廣州)芯片中央實驗室,3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內,從芯片設計、測量、測試到應用場景的科研儀器一應俱全。
該大學打破傳統高校的“院系”之分,采用全新的“樞紐”和“學域”學術架構,致力于成為全世界第一家融合學科大學,為世界高等教育改革探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