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標題:鑄夢精測 創“芯”領航
“我們要做現代科學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目光炯炯,堅定地表達著他們的志向與決心。
他們緊跟國家產業發展戰略,致力于助力高速模數轉換器(ADC)技術的蓬勃發展。
他們瞄準國家重大需求,聚焦并嘗試解決行業中的關鍵問題。
他們是由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劉雯雯、張碩巖、王海宇領銜的一支“高精度”大學生科創團隊——精測之“芯”。
從問題出發的一次嘗試
在通信、雷達、測量儀器等國家科技重點領域中,高速ADC的精度至關重要,對國家科技發展和行業創新發展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在我們團隊專注的測量儀器領域里,由于ADC性能的不足,導致當前國產高端儀器性能與進口差距十分巨大,無法滿足高標準雷達對高速、瞬態信號的測試需求。那測不了,雷達就造不了,國家安全就保障不了。”談及開展項目的初心時,精測之“芯”技術負責人張碩巖這樣說道。
有困難就要克服,有需求就要滿足。2022年,團隊負責人劉雯雯開始在實驗室內召集人手,組建團隊,嘗試把想法落到實處。
團隊成員王海宇在中電科研究中心調研
團隊成員鄧雅欣在普源精電公司調研
當團隊初具雛形,劉雯雯就迫不及待地組織團隊成員去到測量儀器相關企業進行調研,然而結果卻讓大家感到沮喪,“目前,我國生產的ADC芯片的關鍵指標與進口芯片相比有8-10年的性能差距!而且,國外對我國限制出口高端ADC以及光刻機等制造環節的關鍵設備。”
難!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但年輕的團隊不怕困難,而且勇于挑戰困難。
研究過程中,大家各司其職,默契配合,通過與同行業專家、學者積極交流,不斷嘗試去開拓思路、解決問題。在搭建實驗系統的過程中,團隊遇到器件選型的問題,很長時間沒有找到符合功能需求的器材,一度導致實驗停滯不前。直到在一次學術會議中發現一名研究生的實驗系統正好使用了團隊需要的器件,盡管研究領域不同,但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通過積極交流,團隊迅速確定了實驗方案的關鍵器件。
團隊成員在實驗室討論
共同摸索出來的“勝利果實”
無數個日日夜夜,啃原理、想方法、做實驗……在算法歷經數次迭代后,精測之“芯”團隊終于成功研發出了ADC線性化校準與抖動補償應用軟件。
團隊技術負責人張碩巖、王海宇在指導老師陳曉龍的幫助下,得以前往電子測量頭部企業中電科思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地來做測試。“公司和實驗室不一樣,需要考慮環境、產品、適用性等更多的因素……”經歷接連幾個月的“枯燥”聯調,王海宇卻反而越來越興奮,“每次聯調,我都能從中發現改進的點,我相信能做的更好。”
張碩巖在公司聯調
王海宇在公司聯調
為了加快推進項目落地,團隊首先想到的便是陜西本省的創新驅動平臺——秦創原。起初,他們通過校團委老師了解到“秦創原·青年說”活動,但是由于團隊報名較晚且項目已滿,只能先觀摩學習其他優秀項目的路演,等待下一次參加的機會。
幸運的是,在活動現場,秦創原孵化基地的王磊經理對ADC線性化校準與抖動補償應用軟件很感興趣,果斷幫助團隊對接了國防工業促進創新中心的相關負責人,項目因此得以很快的推進落地。技術負責人張碩巖事后回想起這段經歷,笑著說道:“沒想到此行竟有意想不到的收獲,真是個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