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業機器人用量大的汽車、電子、家電、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行業,在勞動強度大的輕工、紡織、物流、建材等行業,在危險程度高的化工、民爆等行業,在生產環境潔凈度要求高的醫藥、半導體、食品等行業,推進工業機器人的廣泛應用。在救災救援領域,推進專業服務機器人在自然災害、火災、核事故、危險品爆炸現場的示范應用等。開展陪護與康復訓練機器人在失能與認知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開展智能假肢與外骨骼機器人在行動障礙人群中的試點示范,開展手術機器人在三甲醫院智能手術中心的試點示范,大力推進服務機器人在醫療、助老助殘、康復等領域的推廣應用。
(五)積極培育龍頭企業
引導企業圍繞細分市場向差異化方向發展,開展產業鏈橫向和縱向整合,支持互聯網企業與傳統機器人企業的緊密結合,通過聯合重組、合資合作及跨界融合,加快培育管理水平先進、創新能力強、效率高、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的龍頭企業,打造知名度高、綜合競爭力強、產品附加值高的機器人國際知名品牌。大力推進研究院所、大專院校與機器人產業緊密結合,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以龍頭企業為引領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帶動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形成全產業鏈協同發展的局面。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規劃和資源整合
強化頂層設計,統籌協調工業管理、發展改革、科技、財政等各部門的資源和力量,形成合力,支持自主創新,推動我國機器人產業健康發展;加強對區域產業政策的指導,形成國家和地方協調一致的產業政策體系;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園區發展機器人產業集群,引導機器人產業鏈及生產要素的集中集聚。
(二)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通過工業轉型升級、中央基建投資等現有資金渠道支持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利用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及其關鍵零部件研發工作;通過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補償機制,支持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推廣應用指導目錄》的機器人應用推廣;根據國內機器人產業發展情況,逐步取消關稅減免政策,發揮關稅動態保護作用;落實好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力度、提升技術水平。
(三)拓寬投融資渠道
鼓勵各類銀行、基金在業務范圍內,支持技術先進、優勢明顯、帶動和支撐作用強的機器人項目;鼓勵金融機構與機器人企業成立利益共同體,長期支持產業發展;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機器人企業在海內外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和進行海內外并購;引導金融機構創新符合機器人產業鏈特點的產品和業務,推廣機器人租賃模式。
(四)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