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芯片中,需要處理大量的數據。其次,AI的許多數據處理涉及矩陣乘法和加法,構建用于并行處理的互連。第三是功率,這是移動數據量的直接結果。
華為首款人工智能(AI)移動計算平臺——麒麟970發布。9月2日,華為在2017年德國柏林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FA BERLIN 2017)正式發布,據透露,首款搭載全新麒麟970芯片的華為新一代Mate系列產品將于10月16日在德國慕尼黑發布。
消費者10月就可以享受人工智能手機的新體驗了,麒麟970究竟是什么樣子?全新的麒麟970采用10nm先進工藝,在近乎一個平方厘米的面積內,集成了55億個晶體管,內置八核CPU,率先商業運用Mali-G72MP12全新一代GPU以及全新升級自研ISP等。
端側智能同云端智能互補——提升用戶的AI整體體驗
隨著AI市場的升溫,我們對于如何構建AI系統也存在困惑。從目前情況看,AI不是一件單一的事,因此沒有單一的系統在任何地方都能完美地工作。但AI系統有一些通用要求,如何因應這些需求尋找一個解決方案就成為行業關注的熱點。
在人工智能時代,智慧終端將變成人的助手,其信息、服務直達和高效實用會讓用戶得到完全不一樣的體驗,真正實現“知你”、“懂你”、“幫你”。而人工智能必將推動智能終端的智慧化進程,不僅是被動響應用戶的需求,更能夠主動感知用戶狀態和周邊環境,并提供精準服務的全新交互方式。
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在大會官方論壇發表主題演講,全面闡釋了華為消費者業務的人工智能戰略,并在演講中提出:Mobile AI=On-Device AI + Cloud AI。
人工智能在未來終端上的實現必須通過端云協同。云側智能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廣泛應用,但是云側智能的體驗并不是完整的。在用戶體驗方面,還存在著不夠實時、隨時、穩定性和隱私方面的問題,而端側智能可以實現同云端智能的優勢互補。
端側智能強大的感知能力是手機成為人的分身和助手的前提,擁有了大量實時、場景化、個性化的數據,在強勁持久的芯片處理能力支持下,終端就能具備較高的認知能力,真正做到為用戶提供個性化、直達服務,同時大幅提升了隱私數據本地處理的安全性。
人工智能移動計算平臺——可實現高速率組合
AI技術的核心是對海量數據進行處理,當前以CPU/GPU/DSP核心的傳統計算架構已經不能夠適應AI時代對計算性能的海量需求,產業界對新計算架構的探索始終沒有停止過。
在手機側,由于具備隨時性、實時性和隱私性等重要特點,AI本地處理能力就變得尤為重要,當前手機側的性能問題已經成為阻礙移動AI技術發展的最大掣肘。與服務器端AI設計不同的是,麒麟970選擇了具有高能效的異構計算架構來大幅提升AI的算力,以應對與數據中心完全不同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