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整機生產商遠景能源也是這樣一個案例。遠景能源最初在風機里加入各種傳感裝置,旨在收集相關數據以改進風機制造,賦予風機自學習、自適應的能力。今天,傳感裝置收集的海量數據,為遠景能源開辟了一個新的產業——能源智慧管理。
物聯網還可以顛覆環境管理辦法,提升社會治理能力。傳統的環境監管受人力物力影響,存在時空盲點。環保部門與環境違法行為常處于“貓抓老鼠”狀態,只能對環境破壞被動反應。借助物聯網技術,讓生態環境自我監測、自動報告,將從根本上轉變現有的環境治理體系。
在無錫,環保部門就利用物聯網技術布下環境監測的“天羅地網”。它借助多型傳感器將全市空氣站、水站、噪聲自動站、污染源等單位全部互聯。當一條河流的污染物超標時,系統就會顯示所有向該河流排放的企業信息,并精準鎖定污染企業。同時,系統每天感知傳輸的環境數據量達300G,經后臺分析后可形成環境風險預警報告,指導監管部門提前反應。
專家表示,隨著物聯網技術進入大規模市場應用階段,樣本數量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大數據的匯總研判將幫助包括環境監管在內的社會治理從被動處理向主動干預升級。
床墊能將病患的心率、睡眠質量“告訴”護理人員;慢性病患者在家測量血壓、血糖,家庭醫生在手機上能實時知曉相關數據;帶上RFID手環,病人無需開口說話,護士手持終端靠近就能了解病患病情、護理要求……
無錫市第三人民醫院副院長趙陽說:“從手術到護理、從藥品管理到醫療垃圾處理,從家庭醫生到醫聯體建立,物聯網已滲入醫療各環節,以后醫院的運營方式都可能會發生顛覆性變革。”
“今天,生活中的‘痛點’,或許就是物聯網的‘爆發點’?!睒I內人士分析說,物聯網或將對現實生產、生活帶來巨大的顛覆,看病難、出行堵、污染重……工業化、城市化帶來的“副作用”、“城市病”未來或許都不再是問題。
不過,也正是因為這種顛覆性,物聯網發展進程中,需要更加包容的政策,需要更加開放的市場,需要破除各種有形和無形的壁壘,需要一個更加開放、協同、共享的產業生態系統。
以無人駕駛為例,當前的政策不允許無人駕駛車輛上路,但問題在于,如果不能上路,無人駕駛在實驗室可能永遠都無法通過自我學習來完善和改進。
“要避免各種各樣的‘紅旗法案’?!瘪R云說,這一法案為了保護馬車夫不丟工作,要求汽車速度不得超過馬車速度,讓英國直接失去了一次發展機遇,而德、法、美卻抓住這次機遇,使自己成為一個車輪上的國家,并帶動了石油經濟。
業內人士認為,物聯網發展是一個不斷容錯試新的過程,期待國家相關部門以更加包容的態度、更加超前的眼光擁抱新的物聯網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