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儀表商情網 最熱話題】當機器人在外表上與真人無異,智力和情感也足以媲美真人之時,人類會認同它們為“人”的權利嗎?這個問題,在《銀翼殺手》、《機器管家》中被反復提及,前者的復制人羅伊被人類科學家設定為只有4年生命,后者的機器人安德魯一次次將機械身軀進化為血肉身體直至放棄永生后才被法庭認可為“人”。
鐵甲英雄的“藍領”時代
1927年,科幻默片《大都會》導演弗里茨·朗打算利用最不技術的手段去拼湊出片中機器人瑪利亞的部分形象。一些時候,他們甚至借助了魔術中的障眼法。在重現機器人瑪利亞“變身”放電這一幕時,道具師們把金屬鉑片卷成圓圈,再利用攝影機拍攝時遠近距離不同來創造出或大或小的電力能量圈。
在機器人成為銀幕主角的88年歷史里,這樣的“尷尬”曾不斷上演。那些看起來強大無比、擁有各種超能力的機器人,實際上卻沾了魔術之手的光。同時這也說明了一個事實:電影里的機器人總是走在現實之前,無論技術還是智商。它們是人類欲望、情感、心理在科技上的投射,某種程度上,它們又反過來引領了現實中機器人的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