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紅軍看來,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優勢在于“從0到1”的創造性研發,漢威科技的優勢,則是“將1變成10”,精準推出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批量化產品,兩者合作邊界清晰,互補性強。
“在共同的開發合作中,漢威科技的技術創新能力快速提升。”任紅軍表示,漢威科技研發投入一直維持在較高水平,2020年這數字達到1.29億元。
近年來,為吸引優秀人才和完善現有研發體系,漢威科技在上海建立了第二總部,并分別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設立了研發機構,同時也積極建設美國、德國及新加坡海外研發中心,積極擁抱先進科技、先進理念和先進人才。
任紅軍表示,傳感器的技術創新已經進入深水區,融合創新正在成為主流,局部創新的市場價值越來越小,涵蓋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成體系創新則被市場追捧,如果沒有成體系的創新,企業很難創造經濟價值,也很難在新的競爭環境中實現良性運轉。
據介紹,為了打造城市管理方面的物聯網標桿,在數字化程度較低的水務領域科學打造物聯網解決方案,漢威科技還收購了鄭州高新區的水務和熱力業務,并從設計、施工到后期的管理,最終打造了自己的“城市生命線物聯網標桿”。
切入大消費賽道
漢威科技未來還要做更多品種傳感器
5月28日,中國科協第十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任紅軍作為企業界代表應邀參會。
這次會議明確了國內科技創新的主要方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經過多年的創新積累,公司很多傳感器產品已比肩國際先進水平,接下來需要考慮如何在更前沿、更高級的應用上實現突破。”任紅軍表示,漢威科技的創新體系需要逐步跟國際接軌,在提升技術水平的同時,還要創造更多新的應用場景。
記者注意到,得益于多年研發創新積累的技術優勢,近年來,漢威科技的傳感器品種得到持續擴充。截至目前,光電類、光熱類、紫外類、震動類傳感器以及柔性壓力傳感器已相繼被研發出來,并投入市場。
任紅軍向記者介紹,新開發的光電類、光熱類傳感器使用的核心材料,就是公司在敏感陶瓷材料領域摸索20年結出的果實。
“豐富的研究積累,讓漢威科技可以根據需求迅速匹配材料和工藝。”任紅軍表示,外界看起來不同傳感器的跨界比較大,但實際上都是依據核心能力進行延展的結果。
近年來,漢威科技在消費領域逐步打開局面,與海爾、美的、小米和華為等頭部企業建立合作關系,在它們推出的部分新風機、空氣凈化器、空調、冰箱等產品中,漢威科技的氣體傳感器被用來檢測空氣質量和食物新鮮度。
此外,在紅利期仍在的氣體傳感器領域,漢威科技仍在持續深耕。
隨著新《安全生產法》出臺并于9月1日正式實施,“安全”成為社會各行業剛需,漢威科技的氣體報警器相關產品因此備受市場關注。任紅軍表示,目前公司安防相關產品一直供不應求,公司也加班加點組織生產,相關生產排班已經排到了年底。(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 文 冉衡 攝影攝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