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家以傳感器為核心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供應商,漢威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漢威科技)董事長任紅軍給出的答案是“集中資源做符合時代的創新”。
在此之前,作為一家從傳感器起家的科技企業,漢威科技重視研發創新并沉淀了深厚的技術底蘊,依靠傳感器優勢向下游延伸至物聯網,完成從“零部件企業”到“全產業鏈企業”的轉型蛻變。
近日,2021鄭州“金融惠科”直通車走進漢威科技,記者問及下一步的發展,任紅軍表示,漢威科技的創新體系需要逐步與國際接軌,在提升技術水平和開發新產品的同時,提出更多新的應用場景。
做符合時代的企業
從傳感器延伸到物聯網
漢威科技成立于1998年,作為公司創立初期的眾多產品之一,氣體傳感器在那時還是個新鮮事物,但卻被選為漢威科技未來發展的“核心”。
談及這一選擇,工程師出身的任紅軍表示,隨著天然氣逐步普及,安全用氣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氣體傳感器的需求也將快速增長,這是可遇不可求的發展機遇。
任紅軍說,想做好傳感器并不容易,企業需要從材料“配方”開始,因為“配方”決定了傳感器材料性能,也間接決定了傳感器品質的高低。
由于及時抓住了機遇,漢威科技的發展很快步入快車道。
2005年,漢威科技成立傳感器研究院,集中力量開發國際先進的傳感器材料和器件產品,漢威科技在氣體傳感器市場的技術優勢逐步凸顯。
與此同時,漢威科技也決定擺脫只做零部件、下游市場受制于人的局面,將部分傳感器做成儀表,以滿足下游工業客戶和燃氣公司的需求。
隨著市場規模越來越大,漢威科技2009年順利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在這前后,其業務涉及領域逐步向物聯網延伸。
“客戶希望對自己的管線和設備進行數字化,但沒有清晰的思路和技術。”任紅軍說,漢威科技得知這一情況后,派出技術團隊與客戶進行反復溝通,并使用公司的技術對其平臺進行升級。
經過不斷試錯,一個雙方都滿意的物聯網產品正式上線,漢威科技物聯網業務正式起航。任紅軍說,客戶通過該產品能夠直觀地看到所有設備、管線的運行狀態,不僅管理和運行效率大幅提升,企業的用人成品明顯降低,安全程度則有效提高。
2010年之后,為加快物聯網業務發展步伐,漢威科技啟動了一系列的并購,不少在物聯網產業鏈上擁有硬核科技的企業被收入麾下,并與企業內生的產業鏈公司形成共振,漢威科技順勢構建了完整的物聯網平臺業務體系。
截至目前,漢威科技的物聯網相關技術已屬于國內領先水平,在安全生產、環境保護、城市管理和家居生活等領域,漢威科技也已經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在北上廣深設立研發中心
主動擁抱先進科技、招攬優秀人才
傳感器研發本身是一個慢變量,需要有足夠的耐心,并投入時間、資金去打磨、迭代和更新。
作為慢變量的另一面,傳感器技術品種的生命周期也普遍較長。一旦企業在傳感器材料、工藝和器件研發方面獲得突破,將能夠在較長時期內享受市場紅利。
漢威科技的研發起步之初就擁有一批工程師,任紅軍也是這批工程師中的一員。時至今日,任紅軍仍經常活躍在研發一線。
談及創新觀念,任紅軍表示:“我是一個工程師,只想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因為有工程技術的經驗,所以創新對我而言是一種本能。”
此后,通過對標和學習國際先進的研發管理經驗、模式,漢威科技的系統研發能力不斷提升。2012年,漢威科技研發中心建制已經比較健全,科研人員規模近200人。不久后,漢威科技的企業研發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此外,漢威科技也與眾多高校和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實現一些重要材料和產品的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