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信用經濟,一切市場交易行為都是市場主體基于相互信任的共同選擇。隨著社會分工和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復雜化,由具備專業能力的第三方對市場交易標的(產品、服務或企業組織)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和證實,成為市場經濟活動的必要環節。獲得第三方的認證認可,能夠顯著增進市場各方的信任,從而解決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有效降低市場交易風險。認證認可制度誕生后,迅速廣泛應用于國內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之中,向消費者、企業、政府、社會和世界傳遞信任。在市場體系和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的過程中,認證認可“傳遞信任,服務發展”的特性將日益顯現。
——兩個典型特征:市場化、國際化。
一是市場化特征。認證認可起源于市場、服務于市場、發展于市場,廣泛存在于產品和服務等市場交易活動之中,能夠在市場中傳遞權威可靠信息,建立市場信任機制,引導市場優勝劣汰。市場主體采用認證認可手段,可以實現互信互認,打破市場和行業壁壘,促進貿易便利化,減少制度性交易成本;市場監管部門采用認證認可手段,可以加強質量安全監管,優化市場準入和事中事后監管,規范市場秩序,降低監管成本。
二是國際化特征。認證認可是世界貿易組織(WTO)框架下的國際通行經貿規則,國際上普遍將認證認可作為規范市場和便利貿易的通行手段,并建立統一標準、統一程序和統一體系。主要體現在:其一,國際上在諸多領域成立了國際合作組織,如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認可論壇(IAF)、國際實驗室認可合作組織(ILAC)等。它們的宗旨就是建立國際統一的標準和認證認可制度,實現“一次檢驗、一次檢測、一次認證、一次認可、全球通行”。其二,國際上已建立了全方位的認證認可標準和準則,并由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等國際組織對外發布,目前已發布36項合格評定國際標準,為世界各國普遍采用。同時,世界貿易組織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協定》(WTO/ TBT)也對各國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進行規范,確立了合理目標、對貿易影響最小化、透明度、國民待遇、國際標準和相互承認原則,以盡可能減少對貿易影響。其三,國際上普遍應用認證認可手段,一方面作為保證產品、服務符合法規標準要求的市場準入措施,如歐盟CE指令、日本PSE認證、中國CCC認證等強制性認證制度;一些國際市場采購體系如全球食品安全倡議(GFSI)也將認證認可作為采購準入條件或評價依據。另一方面作為貿易便利化措施,通過雙多邊互認避免重復檢測認證,如國際電工委員會建立的電子電工產品測試及認證體系(IECEE)、電子元器件質量合格評定體系(IECQ)、防爆電氣產品認證體系(IECEX)等互認安排覆蓋全球90%以上經濟體,極大地便利了全球貿易。
——三個基本功能:質量管理“體檢證”、市場經濟“信用證”、國際貿易“通行證”。
認證認可,顧名思義是對產品、服務及其企業組織進行符合性評價并向社會出具公示性證明,滿足市場主體對各類質量特性的需求。在政府部門減少準入限制之“證”的情況下,市場主體間增進互信便利之“證”的功能越發不可或缺。
一是質量管理的“體檢證”。認證認可是依據標準、法規等要求,運用多種質量管理方法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是否合乎標準規范進行診斷和改進的過程,是加強全面質量管理的有效工具。通過認證認可活動,能夠幫助企業識別質量控制關鍵環節和風險因子,持續改進質量管理,不斷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企業獲得認證,需要經過內審、管理評審、工廠檢查、計量校準、產品型式試驗等多重評價環節,獲證后還需定期進行證后監督,這意味著全套“體檢”,能夠持續保證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從而切實加強質量管理。
二是市場經濟的“信用證”。市場經濟的本質是信用經濟。認證認可檢驗檢測在市場中傳遞權威可靠信息,有助于建立市場信任機制,提高市場運行效率,并引導市場優勝劣汰。獲得第三方權威認證,是證明企業組織具備參與特定市場經濟活動資質能力、證明其提供商品或服務符合要求的信用載體。例如,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是國內外招投標、政府采購通常對參與競標企業設立的基本條件,涉及環境、信息安全等特定要求的還會將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體系認證等作為資質條件;節能產品政府采購、國家“金太陽”工程等將節能產品認證、新能源認證作為準入條件。可以說,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為市場主體提供了信用證明,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難題,為市場經濟活動發揮著傳遞信任這一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