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56歲的周立功,身邊的人都親切地稱他為周工,腰桿筆直健步如飛神采奕奕,絲毫看不出經營企業所帶來的重負。他說話聲調高亢思路敏捷,帶著湖南人特有的機智和直爽。他稱現在的好狀態都是因為健身,因此把健身推廣到公司中。“工作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所以一定要打造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讓員工們有很好的體魄和精神狀態。”
ZLG立功科技創始人周立功
以前的他可不是這個狀態,一邊管理企業,一邊熬夜寫文章,身體狀況一度很差。直到身邊有人離世,才促使他警醒做出改變。這一改變,不但讓他受益頗多,也讓整個公司重新煥發了青春。
志存高遠
周立功生在湖南農村,父母都在中學當老師,上學時正逢文革末期,整個社會流行讀書無用論,所以天天在山上奔跑嬉戲,在學校里打乒乓、打籃球、搞田徑,去各個村子里表演節目。他戲稱,“真是在體美勞方面全面發展,只是書讀得很少。”
77年恢復高考,他對高考沒有什么概念,”不知道大學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城里是怎么回事,就算恢復高考,自然對讀書沒有什么渴望。”就這樣周立功在1981年高考落榜。
高考失利沒有選擇復讀,周立功進入了技校,入校后同學間的差異刺激了他。他的父母是老師,雖然生活條件不如別人好,但這也激發了他的斗志,促使他開始認真思考未來。
周立功當時非常喜歡看報紙和青年雜志,一次他在報紙上看到了比爾蓋茨在微機牛郎星8800上開發了BASIC編輯器。周立功受到了啟發,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到。
這里就要說回當初,周立功的叔叔是電視臺的臺長,他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叔叔擺弄無線電,什么二極管、三極管、整流電路都不在話下。上技校的時候,他已經懂得數字電路和開關電路。1982年10月份,周立功自己終于做出了一臺相當于牛郎星8800這樣的微型計算機,“這可能是當時中國在業余條件下做出的第一臺微型計算機。”
回想起這臺計算機,他至今難忘,“當時是老師幫著做,但老師只懂原理,幫著找資料,我一本本看原理書,從鍵盤顯示器開始一點點做起來。”周立功的叔叔在電視臺帶了些徒弟,在文革時候保送上了大學,通過他們周立功搞來了外國的資料和微處理器,比如,6502微處理器,一步步拼裝在一起。計算機做出了以后,周立功感覺整個人生都不一樣了,“因為美國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
這番成績使他立下了志向,“我多么地渴望有一番令人驕傲的才干,也希望能改變世界的某一個小部分。”周立功從此決定以技術為人生的追求,時至今日這個目標從未改變。
工廠生涯
技校畢業以后,周立功放棄了市里的大單位,選擇了縣城的化肥廠。“大單位當然好,但是大學生、干部子弟多,勢必機會很少,在小廠里就很受重視,所以這步我走對了。”
因為工作出色,周立功很快當了班長和團委書記。領導看到這個年輕人喜歡自學,非常支持他,經常給他報銷買書費用。他自己也喜歡鉆研,遇工作從不推脫,晚上設備壞了,一般人不愿意去就找他,他從不拒絕,“找我解決問題,我就能學到技術,把學到的理論在實踐中去驗證,反過來再去解決問題。”
周立功的學習熱情被完全激發了,“我把每次解決問題的過程都寫成一篇文章,從故障現象到具體解決方法,將共性的、差異化的東西都寫進文章里。”他將文章投到雜志,沒想到居然發表了,還掙了二十塊錢的稿費,后來他每月掙的稿費比工資都高。
有樂趣又有收獲,這就是一個正向循環,周立功從此在工作上愈發出色。先是當選地區勞模,后來成為省勞模和全國先進工作者。因為做五小發明,為工廠節約了能源,領導非常重視,周立功還得到了經費支持。他更加努力,經常主動加班,一年一大半的時間都在工作。
那時的他,求知欲很強,到處尋找老師,縣城、市里、省里都被他找個遍,最后發展到全國。終于,周立功遇上了一生的伯樂,北航的何立民教授。他給何老師寫信求教,何老師熱心回復,兩人就開始了書信往來。周立功那種真實的求知欲打動了何老師,“我寫信表達出的感情,讓他覺得是其他學生所沒有的。”何老師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來指導周立功,兩人很快就成為了忘年交。而正是有了何老師的指導,周立功以后的人生也將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