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年老的王大珩仍堅持親自指導學生們,細枝末節上他都給出自己獨到的建議與觀點。他對實踐至上的態度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對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王大珩十分重視。每一分每一刻都不遺余力付出的他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樹立了榜樣。
貢獻無數,影響深遠
王大珩對于中國光學技術做出的貢獻不言而喻,"中國光學之父"的稱號也非他莫屬。在中國近代光學工程中,他是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不僅如此,他還是"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對于國防光學工程、空間科學技術、激光科學技術、中國遙感、色度、計量及儀器儀表事業等領域的發展他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國家科技急需發展,面臨著世界的挑戰時。王大珩也堅持不通過利用錢財獲得科技。而是帶領著研究團隊,奮起直追,為中國科學技術革命發展創造條件,提供基礎。他與其他3名科學家提出的"863"計劃建設,經過不斷地討論與改進得到了實踐,對我國高科技現代化的發展意義重大。
王大珩出資成立的"王大珩光學獎"為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提供了經濟資助。其成立的王大珩科學技術學院,更是為中國科學領域建設提供了充足的優秀人才儲備。為紀念王大珩為中國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后人也修建了王大珩銅像,表達對他的崇拜與敬仰。
正如王大珩所說:"光陰流逝,歲月崢嶸七十。多少事,有志愿參馳,為祖國振興。"在他生命的幾十年里,他將自己投身于科學建設中,他付出的是時間,貢獻的是力量,花費的是精力。但是他從來沒有退縮與抱怨,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不斷鉆研,不斷實踐,不斷進步,只有像王大珩這樣,專業的發展才會前程似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