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國際化水平大幅提升。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能力進一步增強,承擔國際標準化技術機構數量持續增長,參與和主導制定國際標準數量達到年度國際標準制修訂總數的50%,著力培養國際標準化專業人才,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主要貿易伙伴國家的標準互認工作扎實推進,主要消費品領域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達到95%以上。
——標準化基礎不斷夯實。標準化技術組織布局更加合理,管理更加規范。按照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管理改革的要求,推進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建設。依托現有檢驗檢測機構,設立國家級標準驗證檢驗檢測點50個以上,發展壯大一批專業水平高、市場競爭力強的標準化科研機構。標準化專業人才基本滿足發展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網絡平臺,建成全國標準信息網絡平臺,實現標準化信息互聯互通。培育發展標準化服務業,標準化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
二、主要任務
(一)優化標準體系
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把政府單一供給的現行標準體系,轉變為由政府主導制定的標準和市場自主制定的標準共同構成的新型標準體系。整合精簡強制性標準,范圍嚴格限定在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以及滿足社會經濟管理基本要求的范圍之內。優化完善推薦性標準,逐步縮減現有推薦性標準的數量和規模,合理界定各層級、各領域推薦性標準的制定范圍。培育發展團體標準,鼓勵具備相應能力的學會、協會、商會、聯合會等社會組織和產業技術聯盟協調相關市場主體共同制定滿足市場和創新需要的標準,供市場自愿選用,增加標準的有效供給。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逐步取消政府對企業產品標準的備案管理,落實企業標準化主體責任。
完善標準制定程序。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提高標準制定工作的公開性和透明度,保證標準技術指標的科學性和公正性。優化標準審批流程,落實標準復審要求,縮短標準制定周期,加快標準更新速度。完善標準化指導性技術文件和標準樣品等管理制度。加強標準驗證能力建設,培育一批標準驗證檢驗檢測機構,提高標準技術指標的先進性、準確性和可靠性。
落實創新驅動戰略。加強標準與科技互動,將重要標準的研制列入國家科技計劃支持范圍,將標準作為相關科研項目的重要考核指標和專業技術資格評審的依據,應用科技報告制度促進科技成果向標準轉化。加強專利與標準相結合,促進標準合理采用新技術。提高軍民標準通用化水平,積極推動在國防和軍隊建設中采用民用標準,并將先進適用的軍用標準轉化為民用標準,制定軍民通用標準。
發揮市場主體作用。鼓勵企業和社會組織制定嚴于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企業標準和團體標準,將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納入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促進技術創新、標準研制和產業化協調發展。
(二)推動標準實施
完善標準實施推進機制。發布重要標準,要同步出臺標準實施方案和釋義,組織好標準宣傳推廣工作。規范標準解釋權限管理,健全標準解釋機制。推進并規范標準化試點示范,提高試點示范項目的質量和效益。建立完善標準化統計制度,將能反映產業發展水平的企業標準化統計指標列入法定的企業年度統計報表。
強化政府在標準實施中的作用。各地區、各部門在制定政策措施時要積極引用標準,應用標準開展宏觀調控、產業推進、行業管理、市場準入和質量監管。運用行業準入、生產許可、合格評定/認證認可、行政執法、監督抽查等手段,促進標準實施,并通過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結果的采信和應用,定性或定量評價標準實施效果。運用標準化手段規范自身管理,提高公共服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