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大工程
(一)農產品安全標準化工程
結合國家農業發展規劃和重點領域實際,以保障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安全為目標,全面提升農業生產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維護社會穩定。
圍繞安全種植、健康養殖、綠色流通、合理加工,構建科學、先進、適用的農產品安全標準體系和標準實施推廣體系。重點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種質資源保護與利用,“米袋子”、“菜籃子”產品安全種植,畜禽、水產健康養殖,中藥材種植,新型農業投入品安全控制,糧食流通,鮮活農產品及中藥材流通溯源,糧油產品品質提升和節約減損,動植物疫病預防控制等領域標準制定,制修訂相關標準3000項以上,進一步完善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從農田到餐桌全鏈條的農產品安全保障標準體系,有效保障農產品安全。圍繞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良好農業操作規范試點、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跨區域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提升等,大力開展以建立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為目標的標準化示范推廣工作,建設涵蓋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各環節的各類標準化示范項目1000個以上,組織農業標準化技術機構、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產業聯盟,構建農業標準化區域服務與推廣平臺50個,建立現代農業標準化示范和推廣體系。
(二)消費品安全標準化工程
以保障消費品安全為目標,建立完善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促進我國消費品安全和質量水平不斷提高。
開展消費品安全標準“筑籬”專項行動,圍繞化學安全、機械物理安全、生物安全和使用安全,建立跨領域通用安全標準、重點領域專用安全標準和重要產品安全標準相互配套、相互銜接的消費品安全標準體系。在家用電器、紡織服裝、家具、玩具、鞋類、電器附件、紙制品、體育用品、化妝品、涂料、建筑衛生陶瓷等30個重點領域,開展1000項國內外標準比對評估。加快制定消費品設計、關鍵材料、重要零部件、生產制造等產業技術基礎標準,加強消費品售后服務、標簽標識、質量信息揭示、廢舊消費品再利用等領域標準研制,制定相關標準1000項以上。建設消費品標準信息服務平臺,完善產業發展、產品質量監督、進出口商品檢驗、消費維權等多環節信息與標準化工作的銜接互動機制,加強對消費品標準化工作的信息共享和風險預警。在重點消費品領域,扶持建立一批團體標準制定組織,整合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資源,合力研究制定促進產業發展的設計、材料、工藝、檢測等關鍵共性標準。結合現有各級檢驗檢測實驗力量,建設一批標準驗證檢驗檢測機構,探索建立重要消費品關鍵技術指標驗證制度。
(三)節能減排標準化工程
落實節能減排低碳發展有關規劃及《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以有效降低污染水平為目標,開展治污減霾、碧水藍天標準化行動,實現主要高耗能行業、主要終端用能產品的能耗限額和能效標準全覆蓋。
滾動實施百項能效標準推進工程,加快能效與能耗標準制修訂速度,加強與能效領跑者制度的有效銜接,適時將領跑者指標納入能效、能耗強制性標準體系中。重點研究制定能源在線監測、能源績效評價、合同能源管理、節能量及節能技術評估、能源管理與審計、節能監察等節能基礎與管理標準,為能源在線監測、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等重要節能管理制度提供技術支撐。針對鋼鐵、水泥、電解鋁等產能過剩行業,實施化解產能過剩標準支撐工程,重點制定節能、節水、環保、生產設備節能、高效節能型產品、節能技術、再制造等方面標準,加速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制定環境質量、污染物排放、環境監測與檢測服務、再利用及再生利用產品、循環經濟評價、碳排放評估與管理等領域的標準。制修訂相關標準500項以上,有效支撐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和低碳發展。圍繞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開展100家循環經濟標準化試點示范。加強標準與節能減排政策的有效銜接,針對10個行業研究構建節能減排成套標準工具包,推動系列標準在行業的整體實施。完善節能減排標準有效實施的政策機制。
(四)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程
圍繞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規劃,聚焦城鄉一體化發展中的基層組織和特殊人群保護等重點領域,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工作,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