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譜儀:優秀的定量和分離工具。中國主要從國外進口高檔色譜儀,出口則集中在中低檔產品,2019 年中國色譜儀出口金額為 1.09 億美元,進口 金額為 9.99 億美元;2020 年中國色譜儀出口金額為 1.15 億美元,進口金額為 10.37 億美元。2020 年中國主要進口液相色譜儀,共進口 16584 臺液相色譜儀,占色譜儀總進口數量的 59.96%;進口金額為 6.73 億美元, 占色譜儀總進口金額的 64.88%。2020 年中國共進口色相色譜儀 8980 臺, 進口金額為 2.69 億美元。中國色譜進口量約占市場總規模的 70%,對進口依賴度較高。
光譜儀:定性能力強。北美洲、歐洲和日本市場全球光譜儀器最大的市場。 實力最強的企業分布在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根據中國分析測試協會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光譜儀市場規模為 82.81 億美元。 其中,北美(美國和加拿大)市場規模為 27.17 億美元,占比 32.81%,歐洲市場占比 25.65%,日本市場占比 12.27%,中國占比為 10.29%。2015- 2018 年之間,我國光譜儀器市場年復合增速達到 7%,2018 年市場規模達到 8.52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56.38 億元(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 2018 年 人民幣兌美元的平均匯率 6.61741 折算)。
質譜儀:滿足高靈敏度、高精度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我國在質譜儀領域的研發、產業化及應用技術水平均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國內高端質譜儀市場長期被國際行業巨頭壟斷。國內掌握質譜儀所涉及的原理、模擬、計算、 設計、工程化、工藝化、生產、應用開發及維護等各環節專業技術的專業類公司較少。根據中國海關統計數據顯示,2004 年至 2020 年,中國質譜儀進口規模從 5.43 億元增長至 106.75 億元, CAGR 20.46%。2018 年從美國進口占比 39.06%,是我國質譜儀進口數量最多的國家;受中美貿易戰影響,2020 年新加坡替代美國成為最主要的質譜儀進口國,占比 33%。
醫學影像相關儀器:人均保有量提升空間大。國內醫學影像設備起步較晚, 人均保有量相比發達國家仍有巨大提升空間,2020 年 PET/CT 百萬人均臺數中國為 0.61,同期美國為 5.73。在市場需求及政策紅利的雙輪驅動下, 中國醫學影像設備市場將持續增長,2020 年市場規模已達到 537.0 億元, 灼識咨詢預計 2030 年市場規模將接近 1,100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預計將達到 7.3%。
基因測序:行業集中度高,應用前景廣闊。2019 年全球測序行業上游市場規模約為 41.38 億美元,Illumina 的市場占有率約為 74.1%,相關業務收入為 30.68 億美元;Thermo Fisher 的市場占有率約為 13.6%,相關業務收入為 5.63 億美元,其他公司包括華大智造在內,共同占據約 12.3%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高。基因測序行業目前已經開始逐步成熟的應用領域包括:多組學研究、人群隊列基因測序計劃、新藥研發與創新、 微生物檢測、無創產前基因檢測、腫瘤診斷治療、輔助生殖等。此外,在包括農林牧漁、食品安全、海關檢驗檢疫、腫瘤早期篩查等其他應用場景仍然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X 線探測器:下游應用不斷打開。根據 YoleDe?veloppement,2018 年全球 X 線探測器市場規模為 20 億美元,其中醫療、寵物用產品市場銷售額份額約占 74%。隨著醫美、寵物醫療、口腔、DSA、內窺鏡、動力電池和多種工業檢測的高速發展,預計到 2024 年市場規模將達到 28 億美元,2018- 2024 復合年增長率為 5.9%。
藥玻行業:中硼硅玻管依賴進口,攻克中硼硅制管工藝是實現快速替代關鍵。中硼硅模制工藝已基本攻破,管制工藝仍處于“卡脖子”狀態。中硼硅拉管的技術壁壘在于高含硼量的玻璃融化過程中,玻璃的粘度增加、熔化溫度升高,制作過程中會出現氣泡線、結瘤和外徑穩定性的問題。中國自研的拉管技術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很好的解決,拉管良率與進口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量產受限。中國僅有少數幾家公司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玻璃管自 產。更普遍地,國內企業會從外企進口玻管進行二次加工,制瓶技術的難度低于制管技術。自產中硼硅玻璃管不僅技術難度高,生產成本也高于其他藥用玻璃瓶生產。
中硼硅藥玻管的生產線投資約 1.5 億,而低硼硅藥玻管的生產線投資僅為 2000 萬。生產中硼硅玻璃管的設備主要來自進口, 玻璃熔化時所產生的高溫對窯爐的腐蝕、損耗更大,后期維護投入較高。 為了保證生產質量,對于生產所用的料道、攪拌器、旋轉管等,也需要包裹的貴金屬鉑銠合金,增加了玻管的生產成本。看好已經具備制瓶技術, 藥玻生產已經具有一定規模,并且擁有自產中硼硅玻管技術以及正在進行中硼硅玻管工藝研發的公司。
九、醫療
9.1、政策支持國產產品快速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