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金證券聯合業內多個行業研究團隊,發布了專注于“卡脖子”技術的國產替代系列專題研究報告,本文來自于該系列專題中的《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全景圖》。
該報告旨在用量化標準,從“當前國產化率、國產替代難度、卡脖子難點、攻克難點時間”等維度,分為極難替代、較難替代、中等難度、較易替代、容易替代五個級別,對我們當前卡脖子關鍵技術國產替代情況進行排序和分析,并列舉出相關技術核心企業,起到引導資本投融資的作用。
報告中涵蓋電子、計算機、通信、機械、軍工、醫藥、醫療、汽車、金屬、化工等10大領域,共計41個類別的國產替代卡脖子關鍵技術。其中,科學儀器、CAD、汽車原廠漆是國產替代極難級別的卡脖子關鍵技術,短時間內難以有重要突破,至少需要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攻關。
文中涉及MCU芯片、EDA工業軟件、電子測試儀器、ADAS、PLC、X線探測器、光譜儀、科學儀器、感知算法等技術。
報告還指出,電子測試儀器國產化率水平20%,國產替代難度系數為“較難”。
本文,將對我國卡脖子關鍵技術的國產替代情況有全面的了解。
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全景圖
(報告出品方:國金證券)
一、宏觀:自主可控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方向
1.1、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統籌發展和安全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決定了我們必須統籌發展和安全。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必須認清我們所面臨的世界局勢變化,大國間力量對比變化、逆全球化加劇等,使得我們面臨的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加大。2018 年以來,逆全球化思潮抬頭,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明顯上升,美國對中國高科技公司采取技術封鎖、加征貿易關稅等“特殊”措施,對相關領域產生明顯沖擊。疫情對全球供應鏈沖擊、歐洲能源危機等,進一步加劇逆全球化行為,對全 球產業鏈供應鏈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
兩個“百年”,決定了我們必須走自主可控的高質量發展道路,供應鏈產業鏈國產化大有可為。實現“第二個百年”目標,高質量發展是首要任務,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是關鍵步驟之一;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成為能否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決定了我們必須走自主可控的道路。當前,我國在基礎材料、關鍵設備和系統等領域國產化率偏低,需要加大政策支持、企業人才和研發投入,實現核心技術突破。
二、策略: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跟蹤體系
2.1、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結合篩選細分賽道
自下而上來精選細分賽道。我們統一了行業自主可控程度核心指標的標準, 各行業分析師對覆蓋板塊細分領域自主可控和國產替代的現狀、難點以及前景進行統一標準的研判,行業比較清晰。并且前瞻分析大科技和大制造細分領域的自主可控之路。全景式展現“自主可控”大方向的選股標準和跟蹤研究框架。
2.2、全景式研究框架:細分賽道與核心公司兩大維度
首先,針對前文提到的細分賽道,從“當前國產化率、國產替代難度、卡脖子難點、攻克難點時間”四大維度刻畫國產替代的現狀、難點及前景。
1)當前國產化率:當前國內細分領域中國企業份額占比情況。
2)國產替代難度,從難度系數由難到易,我們劃分為 5 個檔次。
第 1 檔: 極難。海外公司壟斷,國內短期看不到公司可以突破;
第 2 檔:較難。國內單獨或者極個別龍頭公司取得 0 到 1 的突破,可以獲取一定低端產品市場份額,高端產品尚切入不了;
第 3 檔:中等。國內有數個公司取得突破, 低端市場份額已經快速提升。高端市場也在開始突破,并處在穩步提升階段;
第 4 檔:較易。國內有一批公司取得突破,國內整體的市場份額快速提升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