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基礎材料研投力度,依托龍頭企業和科研院所,圍繞微電機復合材料、高精密電阻合金帶材、半導體及微電子封裝用復合材料、動力電池組用復合材料、熔斷器用復合材料等,建設具備穩定供貨能力的專線;支持合作并購一批高端金屬導電材料及其復合材料,推進環保工藝研發,盡快突破貴金屬環保提純工藝研究試驗。填補關鍵芯片產品空白,聚焦工業控制、消費電子、醫療器械等市場需求,引進并購一批國內外知名MEMS芯片設計和制造的龍頭企業,建立國際領先的MEMS芯片生產線和封裝線,以IDM模式打造MEMS芯片全產業鏈,培育新增長點;支持設計企業加大模擬/數?;旌闲酒耐度肓Χ?,開發更多支撐信號傳輸轉化的芯片產品。
(四)加強核心技術創新。
支持本地高校和龍頭企業加強合作,建設儀器儀表創新平臺,發揮其學科優勢和人才資源優勢,聚焦高精度智能壓力變送器、超聲波流量計、超低排放污染氣體監測設備等核心產品的技術迭代和應用場景創新,不斷鞏固我市在細分領域的比較優勢。聚焦MEMS傳感器、四類儀器儀表等重點領域,建立“企業出題、政府立項”科研攻關模式,支持傳感器及儀器儀表、芯片廠商和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圍繞傳感器及儀器儀表高性能、高可靠、長壽命技術,低成本、低功耗、微型化技術,以及信息處理、融合、傳輸等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形成一批自主知識產權。構建“龍頭企業+產業園區+重點高校+科研機構”型技術創新平臺,帶動優勢領域在技術創新方面早出成果。
(五)引育優質市場主體。
瞄準重點領域龍頭企業,形成招商清單,策劃推動一批重點招商項目,加強與專業投資基金的戰略合作,促進招商項目簽約一批、建設一批、投產一批滾動實施。以產業鏈招商為主線,組建專業招商團隊,整合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科研機構等各類資源,圍繞我市重點發展方向,不斷拓寬傳感器及儀器儀表上下游產業鏈招商資源渠道。深入實施“鏈長制”,完善“鏈長+領軍企業+鏈主企業+屬地區縣”聯動機制,解決鏈主企業在生產、運營等關鍵環節的問題和困難,責任制、清單化解決其在科創、重組、管理等關鍵環節的問題和困難,通過多方聯動培育引進優質企業,培育更多鏈主企業,不斷吸引傳感器及儀器儀表企業來渝布局。協調市工業和信息化、市科技發展等專項資金,加大對傳感器及儀器儀表企業的支持力度。
(六)深化區域協同發展。
充分發揮我市區位優勢,全面加強與北上廣深等重點省市交流,強化科技創新、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合作。深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在重大項目、創新平臺、人才培養等方面協同,加快形成全域共享、雙核驅動的協同發展新格局。推動全市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品接軌國際市場,整合各類優質資源,精準支持本地企業發展,并購海外優質資產,增強我市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業國際競爭實力。
(七)強化服務平臺支撐。
支持兩江新區、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等重點區域謀劃建設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業集群公共服務綜合體,服務本地高校在測控技術、計量技術、科學儀器等領域的技術成果轉化、標準體系構建。建立“龍頭企業+檢測機構”型計量服務平臺,解決傳感器及儀器儀表中小企業生產設施不完備、檢測能力不足等問題,吸引各類企業集聚。構建“科創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培育更多專精特新傳感器及儀器儀表企業。引進中科院精密測量研究院、全國核儀器儀表標準化委員會等國家級權威平臺在渝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標準體系驗證、共性技術供給等專業服務,提升我市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業全國話語權。鼓勵檢驗檢測機構、行業組織、產業園區、科研院所、龍頭企業建設傳感器及儀器儀表適配驗證服務平臺,縮短產品適配周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
組建全市電子信息工作專班傳感器及儀器儀表工作組,統籌謀劃傳感器及儀器儀表產業發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專項和重要工作安排,強化資源統籌和集聚,形成政策和工作合力。構建常態化議事協調機制,加強市級部門以及與各區縣之間的交流,推動各項工作落實,協同推動產業培育發展工作。
(二)強化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