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47年來,譚久彬院士始終致力于高端裝備制造中超精密測量與儀器工程研究,有效解決我國一批重大型號高端裝備研制生產中的超精密測量難題,其部分大型精密儀器精度水平躋身國際前列。
他帶領團隊研制成功30余種國家級計量標準裝置和大型超精密儀器與裝備,獲得多項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在哈工大舉辦的2024年教師節表彰大會上,鑒于其對學校發展建設所作出的突出貢獻,他榮膺第七屆“優秀教工李昌獎”。在近日教育部組織召開的卓越工程師產教融合培養工作推進會上,他所帶領的導師團隊榮獲全國卓越工程師培養優秀校企導師組殊榮……
他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哈爾濱工業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研究院院長譚久彬教授。47年來,他始終致力于高端裝備制造中超精密測量與儀器工程研究,有效解決我國一批重大型號高端裝備研制生產中的超精密測量難題,其部分大型精密儀器精度水平躋身國際前列。
譚久彬(右一)與學生交流
每年新生入學,譚久彬都會為同學們上入學第一課,在他們人生的關鍵節點幫助其樹立高遠志向,“我們的志向應當是成就一番偉大事業,而這一事業的至高境界便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他在讀小學時曾在第一篇作文里寫道:“長大要當科學家,制造精密儀器!”身為哈爾濱人的譚久彬,自幼便心懷報考哈工大儀器專業、報效國家的理想。譚久彬院士在接受采訪時曾說:“閱讀《中國近代史》,我深切體悟到國家所遭受的屈辱,從而渴望為國家的強盛貢獻自身力量。在閱讀科普書籍時,我覺得潛艇的儀器艙充滿神奇魅力,制造儀器也就此成為了我的志向。”
1977年恢復高考,譚久彬毅然將哈工大精密儀器專業作為第一志愿,自此他開啟了與哈工大相互成就的人生征程。
大學期間,對譚久彬影響至深的便是哈工大“八百壯士”。他認為,哈工大“八百壯士”的理想格局高遠,“他們就是要奔赴最遙遠、最艱苦、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他們的學術功底和嚴謹作風是一流的,任何一點錯誤甚至是筆誤都是不允許的?!?
“哈工大‘八百壯士’是真正的學術大家,在講解精密測量的定義時,老師會將國際上各個學派的理論方法和技術路線闡述清晰并加以比較分析,最終給出更為合理的定義。我們在課堂上不僅獲取了知識,更學到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培養了國際視野。在科研中,他們選擇能盡快讓國家得以應用、支撐國家科技發展的方向和課題,他們極具創新魄力?!弊T久彬說。
上世紀90年代初,博士剛畢業的譚久彬遇到了人生中的首個重要項目,其難度極大,國內眾多專家都望而卻步。哈工大校領導找到他,他毫不猶豫地接下了。“校領導給予年輕人充分的機會,不拘一格地讓我擔任課題負責人?!?
譚久彬(左一)在實驗室做實驗
譚久彬組建課題組時,組內僅有三人。既沒有實驗室,也沒有桌椅,在負責實驗課教師的協助下搭建起了“臨時實驗室”。譚久彬課題組在學生實驗課下課后借用桌子繪圖,等學生上課時,他們就到走廊里研討,夜以繼日地推進科研任務。這就是“三人一桌”的故事。
為支持譚久彬攻關,學校想方設法解決實驗室和經費方面的難題?!?1平方米的實驗室放置儀器后,我們連轉身的空間都沒有,但能擁有這樣一個實驗室,我已萬分感激?!?
有一回設計失敗,譚久彬心痛不已,他感慨地說:“10多萬元在那時可不是個小數目,瞬間就沒了。當時大家還面臨無法按時完成任務的困境,我們都急得掉下了眼淚?!辈粮蓽I水,譚久彬全身心地投入科研中尋求突破,經過不懈努力,課題組敲定出創新設計方案,評審專家對其設計速度驚嘆不已。最終,我國第一臺大型圓柱度儀研制成功,這次經歷讓譚久彬深刻認識到,大型超精密測量儀器乃國家急需,他下定決心投身于超精密測量儀器的攻關中。
譚久彬團隊進行科研攻堅
歷經18年默默堅守,2006年,譚久彬作為第一完成人,摘得哈工大歷史上首個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由此,“從一張借來的實驗桌走上國家科技獎領獎臺”成為一段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