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孫璐副教授印象深刻的還有很多:王教授對團隊師生態度總是很謙和,也非常關心大家的生活與學習。尤其是面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他總是有問必答、不厭其煩。這種深厚的學養、平等對待學生的師者風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團隊的每一個人。
注重培養研究生的“1+N”種能力
如今,團隊的接力棒傳到了陳曉龍教授和孫璐副教授等教師手上。團隊現有教師11人,其中教授及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8人,博士和碩士研究生50余名。
團隊以高性能電子裝備機電集成制造全國重點實驗室為依托,以電子測量與儀器技術為核心,圍繞物聯網與測試控制等方面的國家重大需求與產業發展熱點,致力于智能儀器與微波測試、智能物聯網感知測試、通信信號分析與測試、總線控制與測試技術等方面的創新技術研究與產業合作。
團隊負責人陳曉龍教授2015年于美國南加州大學做訪問學者,現擔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副院長、省級測量與儀器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主任、西安市智能儀器與封裝測試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工程教育認證儀器類專業認證專家等職。
作為主要參加人,他曾獲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陜西省教學成果特等獎,以第一完成人獲批中國儀器儀表學會教學成果一等獎、國家一流課程、陜西省一流課程等殊榮,為學校師德標兵、教學名師。
團隊導師孫璐副教授曾獲第二屆全國高等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三等獎。董春云、于皓瑜、詹勁松等團隊其他教師也多次獲得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全國電工電子基礎課程實驗教學案例設計競賽西部賽區一等獎等。同時,團隊教師作為主要成員建設了“陜西本科高校測控技術與儀器教學團隊”“陜西省測量與儀器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
培育德才兼備的研究生人才是導學團隊肩負的崇高職責與光榮使命。傳承王家禮教授的科研和治學精神,智能儀器與微波測試團隊以“育人為本、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為指導方針,始終將人才培養作為重中之重。
陳曉龍教授指導研究生開展測控電路設計實驗
在多年研究生培養中,團隊秉承“科學研究為動力,創新人才培養為目標”的研究生培養理念,采取多種舉措著力培養研究生的“1+N”種能力,即:一種核心能力,N種拓展能力。
“一種核心能力是指創新能力。”陳曉龍教授介紹說,本科階段,學生學的大多都是前人創造出來的知識,與本科生階段不同,研究生階段對學生的一個重要評價指標就是創新點,就是要求學生研究新理論,提出新方法。
而創新能力并不會憑空產生。“培養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打好扎實的數理基礎。作為理工科研究生,最終能在自身研究領域取得多大成果,能有多大的創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數理基礎是否扎實。”陳曉龍教授說,“因此,團隊在研究生課程安排中,始終將數理學習列為重點,幫研究生夯實數理基礎。”
其次,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還必須通過科研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設計開發能力,因此,團隊為學生安排了豐富的科研實踐項目。
而N種拓展能力則包含協調溝通能力、組織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等。
“研究生最終要走出校園、走向社會,而社會對人的能力的需求是多樣的,我們不能只培養研究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這些拓展能力的培養。”陳曉龍教授談到,人才培養中,團隊一直都鼓勵和支持研究生通過參加科研項目組織協調、擔任學生干部、組織實驗室文娛活動等多種途徑來培養拓展能力。
攜手知名企業,共育科技英才
團隊先后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信部高質量發展專項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并與國內多家企業、研究所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系,通過重大科研項目和創新實驗平臺,形成科教、產教融合的研究生培養團隊。
在具體培養過程中,團隊要求所有進入實驗室的研究生均參與科研項目,并根據學生不同的成長規劃安排研究方向,將研究生劃分成多個小組,安排對應的教師進行指導,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成長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