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和諧融洽、積極向上的團隊氛圍熏陶下,很多研究生畢業后,依然與團隊保持著聯系。團隊建了一個微信群,群里有畢業生及在讀研究生共90余人。每當畢業生回母校時,團隊時常會安排他們與在校生進行交流,分享職場經驗以及職場所需技能與當下學習的關系,幫助在校生更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為走上社會、走進職場打下更扎實的基礎。
有的畢業生工作后,在職場中遇到瓶頸也會尋求導師的指點。2016級畢業生小張,畢業后入職了一家知名航天研究所。起初,他很自豪,后來看到很多去企業工作的同學收入比他高,他開始糾結要不要辭職去讀博。于是,他找到陳曉龍教授。
“如果你是因為想讀博而選擇辭職,我支持。但如果你是為了換工作而讀博,我不支持。”陳教授對小張說:“在研究所的成長需要一個過程,我建議你工作兩年以上,再考慮要不要換工作。”
聽了陳教授的話,小張最終選擇了繼續在研究所踏實工作。后來,他很慶幸聽了陳教授的話,目前,無論事業成長、還是個人收入,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科研成果應用于多個領域
秉承“薪火相傳、上下求索、砥礪奮進、勇攀新高”的團隊理念,近年來,智能儀器與微波測試團隊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和國民經濟主戰場,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科學儀器專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03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工信部高質量發展專項等多項國家級科研項目,先后承擔的橫向、縱向科研項目40余項,獲發明專利20余項,科研成果應用于多個領域。
作為通信、雷達、測量儀器等國家重大領域電子系統的核心器件,高速模數轉換器(ADC)的精度決定了設備的核心性能,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在團隊專注的測量儀器領域,ADC性能的不足導致當前國產高端儀器性能與進口差距巨大,無法滿足高性能雷達對高速、瞬態信號的測試需求,這直接影響著雷達的相關制造,與此同時,西方國家還對我國限制出口高端ADC芯片。
為此,團隊提出從軟件算法層面提升國產ADC精度的解決方案,突破了芯片的硬件性能瓶頸。該技術在權威企業的產品中成功應用,顯著提升產品相關性能指標,超越了國際同類尖端產品。產品還應用到太赫茲無損檢測儀、掃描探針顯微鏡中,實現了技術成果的轉化和示范應用。
團隊研發的模數轉換器精度提升算法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團隊緊跟國家需求,服務社會熱點,師生通力合作短時間內開發出“智能物聯轉運負壓隔離艙系統”。該系統以物聯網測試技術為核心,提升了負壓隔離艙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了對醫護人員和環境感染風險,還可以利用移動終端對患者生理體征進行遠程監測和醫療資源調配,提高了醫生接診效率和區域醫療資源利用率。
同時,結合5G技術的發展需求,陳曉龍教授帶領團隊學生迎難而上,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在兩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毫米波5G信號源的關鍵技術研發。
團隊研發的毫米波5G信號源
人才培養方面,團隊學生通過在實驗室三年的學習生活,在團隊教師言傳身教的影響下,心懷祖國,畢業時奔赴各地,用自己所學建設祖國、服務社會。
團隊自成立以來,已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中國兵器集團、國內高校、科研院所、部隊國防等單位以及華為、中興等知名企業培養輸送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生。
這些畢業生肩負著科技興國、人才強國的使命,在各自的領域中綻放光芒,為祖國的繁榮發展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科技興邦,創新強國。談及團隊未來的發展與規劃,陳曉龍教授介紹說,科學儀器是科技進步的“先行者”,它與科技發展以及產業發展都密切相關,“任何科學研究都離不開測量和儀器,任何產業想要實現自主可控也離不開儀器的先行。所以說,科學要發展,儀器須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