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教授還時常告訴團隊研究生,做人做事,要多看別人的優(yōu)點,多看自己的缺點,這樣每個人才能進步。談到導師對自己的影響,博士生張碩巖說:“無論是日常科研工作還是團隊管理,陳老師都非常講誠信、講原則,他是這樣要求我們的,自己也是這樣做的,還一直引導著我們,要求我們無論是做人、做事還是做科研,都要講誠信、講原則。”
研二學生李振霄的導師是孫璐副教授。團隊倡導學生自主學習,李振霄在科研上遇到困難時,孫璐老師不是直接告訴他解決方法,而是與他討論,引導他自主思考、自主解決問題,這讓他受益良多。此外,孫璐老師還很關心他的生活。新冠疫情暴發(fā)時,李振霄被困在老家無法返校,孫璐老師每隔一兩天就會關注他家鄉(xiāng)的疫情動態(tài),多次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并督促他在老家堅持學習。
研三學生王家怡的導師是詹勁松副教授。有一次,她參與的一個科研項目時間短、任務重,合作方給她很大的壓力,很多要求和指標她都無法完成。詹勁松老師獲悉后,并沒有指責和批評她進度慢,而是從她的角度出發(fā),首先幫她平復心情,詹老師又通過視頻會議,對身處外地的她進行指導。
“詹老師非常有耐心,我一遍、兩遍聽不懂,他就一直重復跟我講解決辦法。”王家怡說,最終效果并不理想后,詹老師又與合作方進行了更細致的溝通,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她的壓力,“這件事讓我非常感動,讓我覺得遇到困難時,導師是站在我們這邊的,他會從我們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幫我們一起解決問題。”
詹勁松副教授指導研究生調試信號源
日常科研中,詹老師經常和學生一起工作到深夜12點甚至一兩點,與學生共同解決科研難題。還有一次,大家去詹老師家聚餐,面對12只螃蟹13個人,詹老師選擇把螃蟹都留給了學生。
“通過這件小事,我就覺得老師真是把我們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讓我感到很溫暖。”王家怡說,團隊里大家也經常一起加班到很晚,攻克一個又一個科研難題,“這讓我覺得這個大家庭很溫暖,自己的研究生沒有白讀!”
研二學生劉建鵬的導師是宦惠庭副教授。每次,他去請教宦老師問題,無論宦老師在忙什么,他都會停下手中的工作,認真聽學生說話,耐心地與學生一起解決問題。他常常對學生說:“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中有任何問題,都可以來找我。”科研上遇到難題,宦老師也總是溫和地說:“我們一起來探討下怎么解決”“這種平等的姿態(tài)、溫和的態(tài)度,讓我深感自己被老師所尊重”,劉建鵬說。
宦惠庭副教授指導研究生FPGA算法實現(xiàn)
說起于皓瑜副教授,研三學生張旭覺得用“亦師亦友”這四個字來形容于老師最為貼切。“于老師屬于威嚴中帶著親和,你可以跟他開玩笑,就像同齡朋友一樣。”張旭說,有時科研進度沒有達到預期目標,于老師也不會嚴厲批評學生,而是用鼓勵的方式幫學生推進科研進度。
對此,研一的薛智博也深有感觸:“于老師特別善于鼓勵式指導學生,毫不吝嗇自己的贊美。”薛智博說,于老師還很關心學生的生活。開完組會,他常常會詢問大家生活中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上學期,薛智博在感情上遇到了困擾,于老師就多次跟他溝通交流,幫他想解決方法,很快幫他走出了情感困境。
很多研究生畢業(yè)后仍與團隊保持聯(lián)系
在緊張的科研工作之余,團隊也不忘豐富研究生的精神生活,經常組織各類團隊活動,凝練團隊文化,加強團隊凝聚力。
團隊倡導“強健體魄、熱愛生活”,不定期組織師生開展羽毛球、籃球等體育活動,讓研究生們在運動中充分釋放壓力,強健體魄,增進友誼。春節(jié)時,團隊還會組織留校同學一起過節(jié),給予學生們家一樣的溫暖。
每年畢業(yè)季,團隊都會組織熱鬧的團建活動。活動中,畢業(yè)生與老師及師弟師妹一起聚餐、一起到轟趴館k歌、打臺球、表演節(jié)目、做游戲……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為研究生生涯的謝幕留下一份特別的回憶與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