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一邊是i5數控機床的銷量逆勢上揚,另一邊卻是沈陽機床虧損與負債的連年攀高。i5機床的大賣,并沒有為沈陽機床帶來轉機,反而讓它陷入一場更大的危機當中。
對于危機的出現,關錫友進行了自我檢討,他說:“我們做得太超前了,也太著急了?!彼闹痹谟?,為了能盡快看到效益,i5機床的商業化步子邁得有些大。這也是i5機床至今仍被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沈機內外一些人士看來,關錫友一手打造的i5新商業模式,加速了沈陽機床的“滑鐵盧”。
簡單理解,i5新商業模式的典型特征,就是租賃。
2014年6月,沈陽機床成立金融業務板塊,同時推出金融租賃等服務?!皺C床設備價格很高,中小企業買不起,那怎么辦?可以通過租賃,讓他們獲得使用權,放棄所有權。”關錫友當時表示,通過i5新商業模式,沈陽機床可以實現從機床生產商向服務提供商和生產服務商的轉型。
按照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路風的分析,機床采取租賃方式并不容易,最難的是無法對用戶進行準確的成本核算,租金難定。但i5數控機床以其智能、互聯的特性解決了這個難題,所以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可以采用租賃方式大批量供貨的機床。
此外,沈陽機床還與多個地方政府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聯手打造“5D智造谷”。按照公開說法,基于i5技術升級的“5D智造谷”,是包含數字系統、工業數據、數字化、即需即在、數字經濟在內的智能制造轉型升級新平臺,以委托、融資、分享等多種方式,由沈陽機床聯合地方政府為創業者提供在線生產力共享服務。
然而,一位行業觀察人士說,無論是租賃模式還是“5D智造谷”,雖然都帶來機床的市場需求量大增,但由于財務成本較高等原因,沈陽機床的利潤和收入并未有效增加,反而還帶來了一系列資金風險。比如租賃機床,沈陽機床承受了巨大的壞賬甚至死賬風險,債務雪球因此也越滾越大。
“5D智造谷”也是如此。媒體報道顯示,2017年以來,沈陽機床先后與全國各地簽約了23個智造谷,但真正具備運行條件的只有建湖、馬鞍山和沈陽三個谷,總共投入機床近2000臺。與此同時,i5機床開工率很低。以建湖智造谷為例,800臺機床最高時開工率為50%,大多數時候則只有25%,很難真正帶來利潤。
技術成敗爭議:技術創新敗給了商業創新
這場始終伴隨著爭議與質疑的先鋒改革,因為沈陽機床的司法重組戛然而止。
多位受訪專家認為,i5機床和新商業模式至今被廣泛質疑,是因為這項技術本身的局限性,決定了它并不代表未來產業方向,同時也注定其新商業模式無法落地實施。一定程度上講,新模式帶來的大躍進,讓積重難返的沈陽機床雪上加霜,最終“埋葬”了自己。
不過,也有不少專家不認同這一觀點,在他們看來,i5機床在商業化尚未充分展開之際就遭遇沈陽機床重組危機,它的技術應用和市場價值并未得到展示,即使是現在,對i5機床和其新商業模式下失敗的結論都為時尚早。
據了解,2019年,最終被中國通用技術集團重整后,沈陽機床內部對于i5技術也曾有過類似的爭論,一種觀點認為i5數控技術并不成功,但也有觀點認為,i5技術是成功的,需要的僅僅是修正和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在北京舉辦的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機床展覽會上,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攜旗下7家機床企業重磅亮相,發布了8款新產品,其中就包括沈陽機床全部采用i5智能數控系統的五軸機床。這也從側面說明,i5技術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內部獲得了肯定。
▲沈陽機床工作人員在車間操作數控設備。圖/新華社發
朱志浩告訴記者,i5本身的技術是成熟的,但i5是一個組合品,體現在用戶端的不僅僅是i5的技術功能,還有信息、控制等系統,以及不同場景下的用戶使用習慣等,這些都會給機床使用體驗帶來差異。從推廣使用情況來看,i5在市場上有成熟穩定的使用表現,當然它也有持續迭代和完善的空間。
“i5量產推廣的時候,生產、組織、管理、營銷等方面都有欠缺,我認為是存在的。但由此否定i5的技術水平和能力,我是不能同意的。”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