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內容:研究食品安全風險分級評價原則與方法,研究基于風險分級評價結果并融合食品安全行政許可、日常監管、抽檢監測、執法辦案、舉報投訴等相關數據的食品安全風險預警技術;基于風險分級評價結果和優先管理決策原則,研究建立適用于國家以及地方各級監管部門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監管指揮系統和食品安全法規標準現場監督檢查與執法智能化移動終端,研發食品安全現場監督執法快速搜查取證設備工具;針對互聯網食品銷售模式,研究互聯網食品銷售違法違規行為的智能化監測報警技術;利用物聯網、納米溫控標簽等監控技術研發網絡銷售食品變質信號模型與監測預警技術;綜合利用相關風險分級技術和模型,建立基于風險分級評價的食品安全監督檢測機構、生產經營企業等分類、分級管理規范、原則和指南,并在實際食品安全監督管理中落實應用。
考核指標:建立食品安全綜合多因素的多維關聯性食品安全風險分級評價指標體系不少于1套,分別建立食品以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風險分級評價預警模型不少于4套,并對不少于40類(種)食品(包括食用農產品)、食品相關產品和食品添加劑及其企業進行評價預警;研發基于風險分級評價預警模型和優先管理決策原則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監管指揮調度系統不少于4個以及智能化食品安全風險監測抽檢、法規標準現場監督檢查執法移動終端不少于3套,研發食品安全現場監督執法快速搜查取證設備工具不少于5套(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劑、食品相關產品監管),在不少于2個國家級、8個省級、80個地市級或縣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監管機構得到驗證應用;建立互聯網食品銷售違法違規行為監測報警系統不少于1套,并在不少于4個省,每個省不少于8個市和15個縣進行驗證應用;利用互聯網、物聯網、納米溫控標簽等監控技術研發食品在不同場景下變質信號模型不少于5種,建立網絡配送食品冷鏈監控平臺1個,并在不少于4個省的8個市進行驗證應用;形成監管技術規范不少于4套,制定食品以及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食品安全風險分級評價技術規范不少于3個,指南性文件不少于5個,發表高水平論文不少于8篇。
實施年限:2017-2021年
擬支持項目數:1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