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指標:提出基于中國總膳食研究的食品安全暴露科學新理論,出版專著不少于1部;獲得不同年齡-性別組的膳食暴露量與食物貢獻的構成譜,基于歐美和WHO引進暴露評估模型與基于生理學毒代毒理學模型,建立基于風險因子與代謝標志物表征及其與生物利用率關系的典型化學危害物在人群的外暴露與內暴露解析表征平臺與數據庫1個(表征技術不少于25項),構建中國代表人群不少于200種熱點污染物的內外暴露譜,獲得不少于5種熱點食品污染物對健康影響的量-效關系,為二噁英、鎘等國家急需制定修訂的污染物限量標準提供科學基礎。闡明暴露組學構建中的內外暴露關聯機制與風險因子解析理論;制修訂國家標準指標不少于8項;申請發明專利不少于5項,發表SCI論文不少于50篇。
實施年限:2017-2021年
擬支持項目數:1~2項
2. 食品安全關鍵技術和產品研發
2.1過程控制關鍵技術研究
2.1.1食品供應鏈危害物識別與防控技術研究
2.1.1.1糧油食品供應鏈危害物識別與防控技術研究
研究內容:系統研究國家糧食收儲供應質量安全監測調查采(扦)樣技術和規范,構建典型區域糧食污染物數據庫;開展糧油等食品儲藏運輸流通過程的危害因子電化學、光譜、波譜、傳感器監測等實時監測技術研究,建立在線實時監測專用裝置和配套軟件系統;開展糧油食品供應鏈過程中污染物的危害識別,構建糧油食品危害物特征指紋圖譜庫;確定糧油食品供應鏈的預警指示危害物,研究糧油食品危害物風險定量關系模型,建立不同類型糧油食品供應鏈的快速預警防控系統;開展天然產物定向阻斷、物理阻隔、生物酶干預等食品儲藏運輸流通環節防控技術研究。